前段時間,一個朋友和我說,拿了一只股票,2個多月賺了不到20%,賣掉之后的一禮拜,5個交易日,出現了4個漲停,周漲幅近50%。
他那內心的煎熬,真叫一個難受,想給自己兩巴掌,甚至用他自己的話說,是生不如死。
搞笑的是,其實在他賣出后,這只股票是下跌了兩天,跌幅近10%,做了個洗盤,然后才起的四個漲停。
也就是說,剛賣出的時候,他還覺得自己很厲害,但過了一周,他就覺得自己很蠢。
有一種踏空,叫做看了底牌的煩惱,就好像別人放炮你胡了,卻發現下一張能自摸一樣。
當你知道了結果,再去回顧自己的操作,踏空什么的,其實是家常便飯。
誰都知道這么一句話,千金難買早知道。
換個角度去想,所有的踏空其實都是不存在的,而是基于知道結果后的煩惱而已。
或者說,你不可能把股票賣在頂點,之后大概率會存在另一個高點,而你一定會踏空。
只不過,如果很久之后發現踏空,可能你就釋懷了,而賣出后就踏空,你的內心無法放下。
你覺得自己只要多堅定一下,或許就不會踏空了,因此懊悔不已。
賣出一只股票后,一定會出現兩種情況,或是漲,或是跌。
這本質上還是一個賣點的選擇問題,而不是踏空的問題。
如果股票出現了下跌,你就會覺得自己做了一個無比正確的選擇。
如果股票出現了上漲,你理所當然就踏空了,這似乎能賺到的錢,似乎錯過了。
把這件事想明白,炒股踏空了這件事,就瞬間能解釋清楚了。
炒股踏空了怎么辦?
先說說炒股踏空怎么辦,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想得到答案。
其實,仔細想來,就兩條路。
第一、反向再買入。
很多人認為,如果我把股票賣了,股票漲了,踏空了,就不能買。
比起股票下跌被套,出現踏空還有機會。
因為此時手里有錢,想買入,還是可以買入的。
說白了,主動權還在自己的手里,無非就是要做一次追漲的動作。
但實際操作中,愿意追漲的人并不多,大部分是選擇眼睜睜的看著股價一天天的漲上去。
這主要是源自于內心的價格錨定,以自己的賣出價為錨,認為更高的價格就是貴了。
當前價格愿意賣出,那么更高價格更該賣出,而不是買入了。
另一種心態,就是不愿意認錯,賣出后再買入,就是一次反向操作,就是一次承認自己的交易失誤。
所以,最終能選擇反向買入的,占比還是比較少的。
因為,反向買入還要面對萬一再次犯錯,股價出現下跌的情況。
踏空是一次傷害,反向買入可能會面臨二次傷害。
第二、靜靜地看著。
絕大多數人,都會選擇靜靜地看著,內心無比不爽,但有苦說不出。
如果說賣出代表看空,那么股價再上漲,那就是超出認知范圍內的錢了。
這種錢,錯過也就錯過了,只不過并不是每個人都會釋懷。
如果你發現自己賣出的股票,繼續上漲,那要做的,其實是研究自己的錯誤在哪里。
簡單地說,叫做研究失敗。
因為只有把踏空搞明白了,才能盡量避免這樣的情況重復發生,把握住機會。
一只股票提前被賣出,大部分情況都是股民恐高導致的提前出局,其次就是覺得等待不會有結果了。
恐高是比較常見的,一般是主力資金洗盤,上上下下震蕩,導致的情緒崩潰,急于逃離。
而等待不會有結果,這種絕望卻不一定是主力資金營造的,因為后續的踏空完全可能是主力突擊建倉導致的。
不論是反向追高,還是靜靜地看著,其實本質上都不會影響這只股票后續的漲跌,只是參與不參與而已。
炒股踏空后,就只有這兩種選擇,別無其他。
我們要做的,其實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,做出我們的選擇。
如果要買,那么馬上找到最合適的買點,如果選擇靜靜地看著,那就必須快速放下心中踏空的執念,然后開始研究為什么股票還會繼續漲。
記住,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主動權,根本不存在踏空一說。
如果你10塊錢賣出一只股票,11塊買入另一只,你就沒有踏空的壓力,但如果買入同一只,就會覺得自己踏空了。
但如果之前你沒有買入和賣出這只股票,本質上這僅僅是一次追高的選擇而已,并沒有踏空一說。
而追高本身,對與錯,就要分情況了。
忘記原來的交易,在當下時點做出最準確的決策,這才是對的,也是應對踏空做好的方式。
哪幾類踏空,應該堅決認錯買入?
既然有提到踏空后可以選擇反向買入,那么什么情況下應該反向買入,什么情況下應該靜靜觀望,就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說白了,股票在賣出后出現了上漲,到底要不要再次買入,必須要有個定論。
有幾類情況,是建議堅決認錯買入的。
情況1:確認洗盤后的拉升。
第一類,是一個純技術面上的東西。
有一種技術動作,叫做洗盤,而洗盤后的拉升,就是所謂的踏空。
這種踏空的概率是非常高的,因為主力資金的目標就是洗盤直到這部分資金出局。
什么時候是確認洗盤,就是從挖坑到爬出坑的舉動。
也就是說,如果股票出現下跌,你把股票賣出后,如果股票漲到創新高了,那么說明洗盤成立。
在洗盤被確認的情況下,是可以追高買入的。
既然已經確認這一次下跌,并不是主力出貨,而是一次洗盤,那么從技術面上認錯,承認自己判斷錯誤,是最好的決策。
并不是所有的追高都存在問題,這一類的追高明顯是正確的。
我們可能無法在盤內認知到洗盤,但是從盤后去確認洗盤,是完全做得到的。
所謂的踏空,指的就是下跌挖坑,到爬坑的這么一段漲幅而已。
但等到坑爬出來,洗盤結束后,再次入場,安全系數還是高了很多。
情況2:新資金入場后的拉升。
第二種情況,是新資金入場后,把股價拉升上去。
不同于第一種情況洗盤,第二種情況是資金接力的結果。
這種情況的發生周期,也會相對更長一些。
嚴格地說,這并不屬于踏空,可以說是新一輪資金炒作,帶動的股價上漲。
你當時做的決策賣出,在當時其實是正確的,只不過可能過了一周兩周,或者是半個月一個月,新一輪的資金又帶動起了個股的行情。
這種情況下,股價屢屢上漲,你會覺得自己是踏空了。
比較容易辨別新資金入場和老資金洗盤的方式,主要是看成交量的變化。
新資金入場,成交量會明顯放大,而且可能會具有一定的持續性。
如果是老資金的二次拉升,成交量則會相對比較溫和。
所以,我們要明白兩點。
第一是這種情況的發生,沒有辦法避免,散戶根本無法提前預知。
第二是一旦發現新的資金入局,視為第二次拉升開啟,該買入還是得買入,得參與行情,把握機會。
情況3:股票發生實質性改變。
第三種情況,是股票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。
所謂實質性的改變,比如突發利好,傳聞并購,業績暴增,資產重組等。
這一類消息,是完全有可能直接扭轉乾坤的。
理論上,股價的上漲需要資金推動,是需要市場人氣帶動的。
不論是洗盤后的拉升,還是新資金的入場,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。
但如果股票的實質發生了變化,出現烏雞變鳳凰,那么情況就大不相同了。
股票本身,在突發的利好之下,存在被市場重新定價的權利。
這種情況一旦出現,即便是踏空了,也是可以追入的。
就好像,你把自己家的一個古董賣了,你以為是個假貨,賣了2萬塊,正在竊喜。
突然,有人鑒定說,你的那個古董價值15-20萬元,而現在只賣5萬元。
如果你能確定這個人說得有道理,那為什么不去以5萬元追回呢,畢竟空間還有很大。
股票一旦發生實質性改變,價值重估過程,是否需要再度參與,是得重新做評估的。
情況4:周期變化下的股票上漲。
還有一類股票,踏空之后,也是需要及時反向回補的,那就是周期股。
針對周期股,并不想說太多,周期風口一到,股價漫天飛舞。
得益于大宗商品的周期,很多個股具備周期性,而周期會帶來股價的趨勢性上漲和下跌。
說白了,周期帶來了行業的紅利,直接利好了這部分對應的上市公司。
當你在順周期里買入股票,逆周期里賣出股票,這些決策都是正確的。
但當你發現逆周期剛結束,順周期再次席卷而來的時候,一定要記得抄起家伙繼續干。
周期個股的投資機會,是一定要把握住的。
如果把周期看錯了,在逆周期買入,順周期賣出,一旦發現錯誤,要及時糾正。
很多周期都去趨勢性的,往往總體的漲幅會在3-5倍。
所以及時認錯,抓緊時間時間布局,才是最正確的應對方式。
情況5:政策利好下的行情反轉。
最后一種利好,源于政策刺激,導致的行情反轉。
就比如國家突然提及碳中和,這在之前,其實說得很少。
當市場公開站出來給某一個行業證明,為某一家公司站臺,那么行情出現反轉,也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不論你之前操作這只股票,是因為什么原因,又是為什么把這只股票賣出。
但是,風口一旦來了,豬都會起飛了。
股民對于股票的把握,一定要順勢而為,寧可自己充當一只會飛的豬,先把錢賺到。
至于未來能否平穩降落,其實都不好說。
而且,政策對于某個行業的扶持,是相對比較有限的,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本質上。
風口既然早晚會停,還不如早點行動,把握風口。
抓風口的時候,堅決不要因為股價的一些些踏空,去自亂了陣腳。
該買還是買,該賣還是賣,這才是大道至簡。
哪些種類的踏空,寧可錯過也不參與
有一些所謂的踏空,其實是需要規避,不能參與的。
在這里,簡單的列舉三條最常見,也是最實用的。
1、誘多行情,選擇性踏空。
所謂的誘多行情,指的是本身行情已經走壞了,但還是在表面上做宣揚,去制造輿論,去誘多。
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,很多游資,甚至是莊股,也都是這么玩的。
所謂選擇性踏空,指的是明知道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,優先選擇地去辨別信息真假,然后決定是否要踏空該股。
誘多行情很常見,是因為主力資金沒有辦法出貨,無奈的選擇。
既然主力的目標還是收割大眾,那么有意的去放棄這部分收益,等于不在死神的攻擊范圍之內。
2、業績糟糕,必須準備踏空。
第二類不能去參與的股票,是業績糟糕的股票。
很多人都說炒股踏空多么懊悔,但其實這并不可怕。
最讓人覺得可怕的是業務太慘烈,看不到希望。
當一家上市公司并不在乎業績的時候,基本上也就是這家上市公司走到盡頭的標志。
那些爆雷的企業,其實是堅決不能去碰的,哪怕股價扶搖直上,哪怕你覺得踏空,也很不甘心。
這時候,就需要懂得放下炒作的執念,準備好要踏空。
3、無腦炒作,靜待結局,選擇性踏空。
最后一類,是單純的無腦炒作。
當你早早下車之后,主力又開始炒作一只沒有業績,沒有題材的股票。
在這個時候,一定要冷靜,寧可踏空,也不要去追漲。
這類情況,主要是資金沖著賺錢效應而來,屬于單純的炒作,并沒有規律。
這個時候如果跟風的接盤資金一多,主力一定會直接出貨的。
以上三種情況,即便是股價仍然在不斷上漲,都盡量要規避,不要去參與。
說白了,這三種行為都是比較短期的,如果是長時間面對類似的情況,倒是可以從長計議。
踏空不可怕,可怕的是踏空后再沒有應對措施。
踏空后,心態一定要及時調整,然后迅速地做二次判斷。
每一次踏空,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實際案例教學,值得深入研究。
會買的是徒弟,會賣的才是師父,想要減少踏空的情況,就要不斷精進,更好的把握賣點。
要把心態放平,要明白自己不可能賣在最高點,就像不可能抄在底部,是一個道理。
只有不斷提升認知,然后賺到自己認知部分內的錢。